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海军眼里的未来航母

晨枫老苑 2024-04-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察者网 Author 晨枫



航母是美国海军水面战斗力量的中坚。航母的战斗力强大,但不仅购置费用高昂,运作费用也是巨大。“福特”级是当前最先进、最强大的航母,也是最昂贵的航母。几十年来,美国海军多次研究低成本航母问题。在2016年预算案中,美国国会再次责成美国海军研究降低航母造价和寻找“福特”级替代方案的问题。美国海军转向兰德公司,要求提供研究报告。2017年10月6日,兰德公司发布了题为《未来航母的选择》的研究报告。提交美国海军的是更长的保密版,公开的是缩写版。美国海军具有最先进的航母技术和最多的航母使用经验,公开版尽管缺乏保密的细节,但所反映的美国对未来航母的思考依然值得关注。

美国海军现在运作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航母。“尼米兹”级的建造已经完成,“福特”级现有一号舰“福特”号已经交付使用,二号舰CVN 79“肯尼迪”号的建造在收尾,三号舰CVN 80“企业”号开始建造但尚未铺装龙骨,四号舰“多利斯·米勒”号已经确认但尚未开工,五号舰尚未命名,但有可能延续四号舰的惯例,不再以美国总统命名。米勒是珍珠港事变中的英雄黑人水兵,在电影《珍珠港》中有所描述。这将是第一艘以水兵命名的航母,也是第一艘以黑人命名的航母。“肯尼迪”号预期在2025年接替“尼米兹”号;“企业”号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预期在2028年接替“艾森豪威尔”号,比计划分别推迟了5年和3年。2020年3月,代理海军部长莫德利暗示,“福特”级有可能在四号舰之后就停止建造,原计划建造10艘,一对一替换“尼米兹”级。



“福特”号(上)与“尼米兹”级十号舰“布什”号相比,舰岛更小,更加靠后


“福特”级最大的变化还是电磁弹射,全新的长寿命反应堆、双波段雷达也是显著改进


在CV 67“肯尼迪”号于2007年退役后,美国航母实现了全核动力化。“尼米兹”级和“福特”级都是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航母的战斗力与吨位大体成正比。吨位越大,可搭载的舰载飞机越多,舰上携带的舰载飞机燃油和武器弹药越多,战斗力越强大。这些10万吨级超级航母都能搭载80架以上各种舰载飞机。

更重要的是,大型航母可携带的舰载飞机种类齐全,尤其是对舰队防空制空和信息化作战至关重要的预警机。这样的全功能舰载机联队可以承担从和平时代显示实力到战时海空优势的全范围任务。大型航母也有更好的条件搭载专用或者兼用的加油机,增加舰载机的作战范围和留空时间。较大的甲板不仅便于出击和回收飞机的调度,也增加出动率,增加维修设施,这实际上提高了等效搭载飞机数量。因此,航母的战斗力不随吨位线性上升。换句话说,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的实际战斗力比两艘5万吨级的航母更大,两艘5万吨级的航母的实际战斗力比4艘2.5万吨级的航母更大,以此类推。


航母的战斗力来自全功能的舰载机联队


但航母的吨位也不宜无限增大。甲板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运作效益的提高有递减趋势,而建造和运作成本继续提高,造成航母数量减少,带来目标过分集中、调动部署不便等问题。吨位太大的话,连可停靠的码头数量都有限。

一般认为,10万吨是美国海军综合考虑下来的最优吨位。“企业”级、“尼米兹”级、“福特”级都定位于10万吨,不是偶然的。但这是根据冷战时代和后冷战前20年的经验作出的最优化。兰德报告的着眼点是未来。




核动力超级航母按50年使用寿命设计,中期要进行一次核反应堆更换燃料,同时进行深度翻修和升级更新,简称RCOH。RCOH平均耗时44个月,耗资高达五十亿美元以上。为了错开RCOH和建造高峰,美国海军一般总是有一艘航母处在RCOH之中,11艘航母实际上只有10艘可供使用

航母RCOH要大动干戈,不到拆开重造的地步,但远远超过一般想象的中期大修。这是“华盛顿”号在RCOH中


航母在和平时代是显示实力的重要工具,有说法美国总统在危机时刻习惯于首先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但航母在高烈度战争中的作用不乏质疑。

比基尼岛的核试验表明,航母在核条件下依然有可观的生存力。更重要的是,高烈度战争不等于核战争。在核门槛之下提供各个层次的军事力量选择,正是现代军事力量在和平与战争时代最重要的作用。“银河”号事件、贝尔格莱德使馆事件都是当时中国军事力量在核门槛之下缺乏有效行动选择的例子。

空中力量是现代高烈度战争的拳头和眼睛。航母是浮动的机场,可独立提供完整的舰队防空、攻势制空、反舰攻击、对地攻击、航空反潜、海空预警、空中指挥与控制以及电磁攻击的能力。这是进攻与防御的完整统一。

与陆基空中力量相比,航母是机动的。堡垒机动起来,就成为坦克,根本改变了陆地战场。机场机动起来,就成为航母,也根本改变了海洋战场。航母可以把空中铁拳送到够得到目标的地方,靠前部署的舰载机便于长时间在目标战区活动,便于随时迅速反应,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这是超远程陆基飞机做不到的。就近的陆上基地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航母的护航舰队拥有强大的反导、反舰、防空、对陆、反潜火力。舰射导弹威力大、射程远,但数量有限,攻击方向和路经相对确定。航母的弹药库容量、弹药多样性和舰载战斗机的持续攻击能力是舰射导弹不可比拟的。有人驾驶的舰载战斗机也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有效的战术,增加突防成功率和打击效果。即使有一天无人机成为海基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有人机的补充和延伸,依然得益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在危机时刻,舰载飞机可以在空中待命,缩短反应时间;或者靠前部署,以显示实力和决心。即使出击了,飞机在发射、投弹前,还可以改变目标甚至招回。这种在战争门槛期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机场浮动起来,就成为航母,但航母战斗群的威力还得到伴随的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的增强


驱护舰的导弹数量有限,发射完毕后较难在海上重新装填。舰载机可以在航母上反复装弹、反复出击,战斗耐久力高得多


在战争已经打起来之后,驱护舰的导弹数量有限,发射完后在海上装填困难,通常需要回基地装填。舰载机则可以在航母上反复装弹、反复出击。舰载机也可以根据不同任务性质灵活装弹,对防卫严密的目标用视距外打击武器,对硬目标或者需要控制附带杀伤的软目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一般的软目标则用低成本的铁炸弹和无控火箭弹。航母最终也有弹药库和燃油库容量的限制,但这与驱护舰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哪怕是大容量的垂发。航母的弹药和燃油在海上补给相对简易,海运本来就是大宗货运最有效的方法。

更受质疑的是航母在高烈度战争中的生存力。实际上,航母战斗群的生存力并不低于陆基空军基地。高速、远程的高性能战斗机是航母的主要防御力量,在远距离上阻止对方发射反舰导弹,或者在远距离上拦截对方飞机与导弹。航母当然有被打沉的可能,但航母的吨位和抗沉性设计使其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打沉。航母是有强大的护航舰队保护的,在大洋上发现航母,突破水面、水下和空中的保护并非易事。航母本身也能通过机动脱离敌人的打击范围。

相比之下,陆地上的空军基地没有机动能力,无法隐蔽,只能固守。在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固定的要塞体系。在现代探测和打击手段面前,只要在航程、射程范围内,没有打不烂的要塞。

陆地上的空军基地虽然没有被击沉的问题,但打烂的空军基地同样没有战斗力。打烂的空军基地还像防线上撕开的口子,容易成为反复打击的目标,使得撕开的口子持续化。与陆军防线不同的是,空军基地防线撕开的口子还不容易通过调集兵力堵上,因为其他基地也是固定的。调动其他基地的空中兵力远道前来掩护难免百密一疏。如果陆基的空军基地不在本国,还有东道国的政治许可问题,战时还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岛屿机场没有被击沉的问题,但固定的目标不可能通过机动来躲避攻击,无法永远顶住坚决的攻击


航母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成本。航母的使用成本在每天100万美元级,造价更是高昂,CVN 78“福特”号的造价高达129亿美元。后续批量建造的话可以有所降低,但单价依然至少125亿美元。美国海军正在进入花钱高峰。如果不能得到国会专项拨款,“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将严重挤占未来30年的造舰经费。“哥伦比亚”级在服役初期计划使用延寿升级的“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导弹,但“三叉戟II D5”是1990年开始服役的,即使经过延寿升级,也没有多少剩余寿命了。“哥伦比亚”级投入使用不久后,就可能面临导弹寿命到期的问题。换装下一代洲际导弹又是一个天价项目。严峻的预算压力正是兰德报告最大的动力。



典型航母打击群(简称CSG)包括1艘航母,4-5艘宙斯盾战舰,1-2艘攻击核潜艇和1个舰载机联队。虽然宙斯盾战舰和核潜艇具有强大火力,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主要来自搭载的舰载机联队。完整的全功能舰载机联队包括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机、直升机(反潜和救援)。兰德报告的成本估算不包括舰载机和护航舰队。

值得指出的是,通常考虑到舰载机的时候,战斗机首先得到重视,但预警机和电子战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警机不仅克服地球曲率的影响,提供更大的预警范围,还是海空战斗体系的指挥与控制核心,功能远远超过把战斗机引导到威胁方向。在协同交战控制(简称CEC)体系里,E-2D还可以控制宙斯盾战舰发射的导弹,把导弹引导到地平线以下或者山脊线反斜面的目标,实现“A射B导”。

电子战机则是电磁侦察、电磁掩护和电磁攻击的核心,在电磁频谱里侦察、分析与反制(包括欺骗与强力)。在现代战争里,发现即摧毁,破坏打击链中的探测环节就成为生存的关键。隐身可以破坏探测,但这只能是“点破坏”,对随同行动的非隐身友机没有直接帮助。电子战机则是“面破坏”,掩护整个区域里随同行动的非隐身友机和导弹。这也是信息攻击的核心。

值得指出的是,电子战机破坏探测的手段不仅包括电磁压制软破坏,还可以通过反辐射导弹实施硬破坏。

在信息时代,预警机与电子战机构成信息攻防的两方面,是独立完整的空中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舰载机联队的飞机总数呈下降的现在,预警机与电子战机的的数量反而增加了,突显其重要性。美国海军超级航母上舰载机联队编成内的预警机将从现在的4-5架增加到未来的5架,电子战机则由现在的5架最终增加到8架。



E-2D预警机和EA-18G电子战机才是大甲板航母舰载机联队的差别所在


MQ-25不光是舰载加油机,也将成为侦察、反潜、巡逻平台

美国海军现在与未来舰载机联队构成


在现在与未来的舰载机联队中,战斗机为F-18(现在还有C/D,远期全部为E/F)、F-35(包括B和C)和即将启动的F/A-XX下一代战斗机。F/A-XX将替代F-18E/F。现在还不清楚美国海军是否会与美国空军合并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由于F-35计划的经验,海空军强烈反对合并;但巨额开支使得美国国会强力施压。发动机预研已经在美国空军主持下进行。

在预警机方面,E-2C正在逐步被E-2D替代。E-2D的机体、发动机与早期E-2没有显著差别,但电子系统是全新的,尤其是采用了全固态的相控阵雷达,极大地提高了探测、反电子对抗性能力,保密数据链能力也极大提高。

电子战机为EA-18G,这将一直使用到至少2030年以后。这是从双座的F-18F发展而来的,不仅具有至少不亚于EA-6B的电子战能力,还保留了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事实上是第一种在空战演习中“击落”F-22的战斗机。

舰载无人机方面,以侦察、监视、打击为主的UCLASS计划下马,在其残骸上发展出MQ-25“黄貂鱼”加油机,把现有F-18E/F从伙伴加油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但依然将整合“轻量级”侦察、监视功能。现有波音、洛克希德和通用原子能公司的方案参加竞争。

不大为人所注意的是舰载运输机。现在只有从E-2预警机的机体发展而来的C-2,这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固定翼舰载运输机,主要用于在航母和岸上基地之间运送重要人员和重要货物,比如高级军官,替补飞行员、或者战斗机发动机和导弹。C-2的结构寿命即将到期,现计划用MV-22倾转旋翼直升机改装HV-22接替。HV-22不再局限于大甲板航母上使用,但局促的机舱尺寸对运输完整的战斗机发动机不利,可能需要全程外吊。

直升机方面,尽管美国陆军在研制先进概念直升机,美国海军还将继续使用“黑鹰”为基础的H-60系列,也就是MH-60R反潜直升机和MH-60S运输/搜救直升机。反潜、扫雷、搜救对速度要求不高,对悬停等直升机特有机动要求很高,传统的“黑鹰”很是理想。

F-18C/D/E/F、F-35C、F/A-XX、E-2、EA-18G、MQ-25都需要弹射起飞、拦阻索助降(简称CATOBAR),F-35B可以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简称STOVL),直升机当然是垂直起降的。

这些特点影响了不同的航母选择。除了吨位外,弹射起飞、拦阻索降落(简称CATOBAR)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简称STOVL)是最重要的差别。


弹射起飞能力决定了航母的能力,电磁弹射极大地改变了弹射起飞

兰德报告考虑了4个选项:

1、CVN 8X,10万吨级,核动力, 具有CATOBAR能力
2、CVN LX,7万吨级,核动力,具有CATOBAR能力
3、CV LX,4万吨级,常规动力,只能起降STOVL飞机和直升机
4、CV EX,2万吨级,常规动力,只能起降STOVL飞机和直升机

“福特”级三号舰CVN80“企业”号已经开始前期建造,在兰德报告的时候,CNN81“米勒”号还没有确认,现在已经确认了,所以CVN 8X的建造最早可从CVN 82开始,这意味着“福特”级可能不会按计划像“尼米兹”级一气建造10艘,将只建造4艘。

CVN 8X在吨位和基本能力上与“福特”级相似,但采用一些降低造价的措施。航母的全寿命费用包括建造费用和运作费用,一味压低建造费用而牺牲运作费用不利于降低全寿命费用,有时适当增加一点建造费用而换取减低的运作费用,反而有利于降低全寿命费用。“福特”级正是这样做的,这也是造价高昂的一部分原因。全新的电弹、新型雷达、新型反应堆和增强生存力措施进一步推高了首舰造价。

“福特”级是基于海湾战争经验、以高出动率为目标而设计的,降低出动率要求的话,从4台电弹降低到3台,就可以有效降低造价。降低生存力要求和取消部分自卫能力还能进一步降低造价,“肯尼迪”号和“企业”号已经计划取消广域搜索和反导的S波段能力,双波段雷达简化为X波段雷达,S波段能力转移到护航舰只。


“福特”号将成为唯一采用双波段雷达的美国航母,“肯尼迪”号和“企业”号已经决定取消S波段(下面的大平板),只保留X波段(上面的小平板),以降低成本。如果把4台电弹降低到3台,还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反应堆技术也在进步,这是另一个降低造价(包括RCOH)的途径。“福特”级的反应堆芯为25年寿命,在RCOH后总寿命为50年。如果把堆芯改为40年寿命但不换燃料,可以取消RCOH,显著降低全寿命成本。扣除44个月的RCOH,总使用寿命的缩短实际上略超过6年,而不是10年。不过反应堆以外的其他系统和设备的大修、升级无法取消。在实际运作中,反应堆换燃料并不是RCOH最花时间的部分,只是需要一气呵成。取消换燃料这一步骤后,系统大修与升级改称工程大修(简称EOH),时间安排上也比较灵活,不必固定在25年前后的时间点上。40年不换燃料的航母用反应堆现在还不存在,但CVN 8X可以从正在研发中“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借鉴技术,降低研发成本。

CVN LX在大小上与“福莱斯特”级航母大体相当,最后的“福莱斯特”级是“独立”号,在1998年退役。“福莱斯特”级的飞行甲板尺寸接近“尼米兹”级,在水线高度的舰体长度比“福特”级短了17米,宽度窄了1.7米。CVN LX能搭载“福特”级那样的全功能舰载机联队,但出动率将有所降低。在兰德报告中,假设为“福特”级的一半,为80架次/日。这是与“福莱斯特”级的运作历史相符合的。但由于技术进步,CVN LX的弹药舱容量和生存力可与更大的“尼米兹”级相当,不过还是不及“福特”级。


“福莱斯特”级(图中为“独立”号)比“福特”级小一号,反应堆可以减少一个,显著降低成本,但也能搭载全功能舰载机联队,但需要全新设计,带来额外成本


CVN LX的飞行甲板设计可以得益于“福特”级的经验和新型系统,将比“福莱斯特”级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更加有效。舰岛也将更小,便于增加停机位。

CVN LX降低造价的主要途径是把反应堆从“福特”级的两个A1B降低到一个。这依然足够提供所需的推进功率,但不再有余力满足舰上系统的供电要求,因此再增加4台从“朱姆瓦尔特”级驱逐舰借用的35兆瓦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推进方式也改为全电推进。直接使用现有动力系统构件是为了降低成本。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也在7万吨级,采用燃-柴混合电推,CVN LX则用核-燃混合电推,总功率20万马力级,最高航速28节左右,这是根据“福莱斯特”级的功率(28万马力,34节)和现有可用动力模块大体估算的。

除了核-燃混合电推,CVN  LX的动力选择还有全核与全常规。全核动力将大大增加成本和重量,违反CVX LX的低成本初衷。全常规动力(比如全燃)也是不现实的,系统复杂性、耗油、占地、布置、燃油舱都不可接受。核-燃电推既得益于核动力的持续航速和无限航程,又可用燃气轮机满足峰值动力要求,一体化电推更是现代舰用动力的大势所趋。

但不管是动力系统还是舰体,这样的CVN LX是全新设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设计和建造准备,CVN 81的建造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最早也要从CVN 82开始。实际上CVN82的时间都很紧张。


CV LX以“美国”级为基础


但只能搭载功能不完整的简版舰载机联队,在中低烈度战争中还行,高烈度战争里不宜单独使用,而且能力相对受限,不可能对现有航母一对一替换


只能搭载STOVL的F-35B和直升机,而且缺乏预警机和电子战机使得需要留作舰队防空的战斗机数量增加


40000吨级的CV LX以“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为基础。“美国”级已经考虑了侧重航空运作的问题,因此放弃了坞舱。但用作中型航母,还要进一步加大弹药舱和燃油舱。比如说,在水线处船体加宽2.8米。这样加宽后,机库和飞行甲板都可相应加宽。CV LX可搭载25架F-35B战斗机,出动率在50-55架次/日左右。但这将不可能搭载需要弹射起飞、拦阻索降落的E-2C/D和EA-18G,因此,只可能搭载减功能舰载机联队。这显著限制了战斗力。

在出动时,减功能舰载机联队可以在威胁等级较低的地区运作,或者在高威胁地区在得到陆基或者其他航母的预警机、电子战机的支援的情况下运作,但缺乏自身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CV LX不宜单独应对复杂危机或者高烈度战斗。




由于动力系统的限制,CV LX的最高航速只有22节。由于搭载飞机数量的限制,假定特定战场对飞机数量的要求保持不变,那只有增加出动CV LX才能满足战斗需求,因此CV LX不可能对现有航母进行一对一替换。常规动力的CV LX的燃油消耗较大,需要对舰队后勤补给重新考虑。

不过CV LX的建造和运作成本明显较低。如果中低威胁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那CV LX还是效费比很高的。在高威胁环境里,即使与其他航母一同运作,也需要美国海军对战术和一般运作重新考虑,毕竟CV LX太离经叛道了。

CV EX更加离经叛道。这是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只能搭载6-10架F-35B,出动率在15-20架次/日左右。意大利的“加富尔”级是最接近的例子,但美国海军自己设计的话,几乎肯定要加大尺寸和吨位才能满足生存力、适航性和其他要求。


CV EX只有2万吨级,与“加富尔”级相当,能力比CV LX还要受限


CV EX具有CV LX的一切局限,而且更加严重,只能应对低威胁环境,或者与传统超级航母一同运作。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加航母数量、分散部署,特别适合“存在就是胜利”的情况。但CV EX在独立战斗力方面与传统超级航母已经不可比了。

4个选项与“福特”级的比较


兰德报告在评估4个选项时,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假定:

1、现有超级航母将一直使用到寿命到期。换句话说,一直使用到21世纪中叶之后
2、“肯尼迪”号和“企业”号如期建成
3、以战时高烈度作战作为评估基础,而不是和平时代的显示实力和低烈度危机的应对
4、现有军事态势评估(简称DPS)对整个报告周期(2045年前)有效,换句话说,基本军事态势没有突发变化
5、联合作战的其他成员(空军、陆军、陆战队)的战略、部署、数量不变
6、尽管非国家敌人和非对称威胁必须重视,设计基点还是敌国的军事力量
7、国家之间相对实力和国家战略不变

这些假定本身就是巨大的话题。

美国海军正在为355艘舰队而烦恼,现有驱逐舰的使用寿命要延长到45年,现有核动力超级航母一直使用到寿命到期应该没有问题。“肯尼迪”号和“企业”号的建成推迟了,但最终也是会建成和入役的。兰德报告在最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之前出台,提出以高烈度战争为评估基础,这是对美国战略转向以大国对抗为基础的正确判断。但假定军事态势和国家之间相对实力不变就成问题了。


中国的爆发性而且可持续的发展对美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美国的2/3,军事技术差距也在迅速缩小。比如说,中国055级驱逐舰的出现迫使美国海军重新考虑巡洋舰的问题,已经在海平线上忽隐忽现的进一步航母建造计划也必将影响美国海军对超级航母的考虑。

兰德报告中,首先研究了出动率问题。“福特”级把出动率作为核心指标,在部署时间为30天时,要求达到160架次/日的长期持续出动率。时间缩短到4天时,每24小时内可以有一段时间达到270架次/日的峰值出动率。这个设计指标是以75架舰载机为基准的,每次出击假定为75分钟。出动率不光指弹射起飞,也包括拦阻索降落和相关的甲板作业。

“尼米兹”级在设计时,没有规定特定的出动率指标,反正越高越好。在90年代时,美国海军进行了一系列演习,特意测试“尼米兹”级在各种情况下可以达到的最大出动率,最后测定可以达到120架次/日的持续出动率。

“福特”级的高出动率是根据“沙漠风暴”的经验提出的。高出动率可以在短时间里反复出动,达到最大的打击效果。但在实战中,适合高出动率的距离近、目标密集的场合很少。即使在“沙漠风暴”中,实际出动率也从未达到过120架次/日。应该指出的是,这是任务需要的实际要求出动率,而不是受到弹射系统和飞行甲板限制的实际可达出动率。在“沙漠风暴”作战期间,“罗斯福”号最接近120架次/日,但这是部署在波斯湾内、离目标只有咫尺之遥的情况下达到的,75分钟的出动时间正好。


“福特”级的出动率是以海湾战争为参照的,这是海湾战争期间的Z特混舰队


“沙漠风暴”期间各航母[1]上飞机出动率


在端掉萨达姆的入侵伊拉克作战中,5艘航母在30天内总共出动8945架次。直接平均是误导的,不是所有5艘航母都在所有时候均匀出动。但这至少说明,即使在实战中,出动率要求也并不高。于此相对照的是,美国陆军在地面狂飙突进中,更多的情况是要求飞机在头顶长时间盘旋,随时准备提供空中支援,而不是接连的高频率波次空袭增援。这提高了每次出击的留空时间要求,但对出动率的压力反而降低了。

为了测试更加接近高烈度战争的情况,CVN 65 “企业”号在2010年12月的极限测试演习中,在前36分钟里出动了31架飞机,一天里达到106架次的出动。美国海军认为,这已经是最坏情况了。

在现代海上战场,航母受到的威胁显著增加,航母与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远。这要求舰载飞机的单次出动时间大大延长。大载弹量、空中加油也使得每次出动的时间大大延长,出动间隔相应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任务距离和飞行时间决定了持续出动率的上限,而不是弹射系统或者飞行甲板的设计。

当然,在舰队防空情况下,敌人飞机和反舰导弹蜂拥而来,舰载战斗机很快就会打光导弹,需要返航补给后再战,高出动率还是有必要的。小艇蜂拥攻击也是类似的情况。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用航母去直接抵近攻坚,会首先从远距离上削弱对方的防空和对海攻击体系后,才靠前作战。这对陆基空中力量也是一样,也需要首先从远距离上“剥洋葱”,才谈得上大举出动轰炸。

因此,从高烈度作战的要求出发,航母在使用中必须与目标拉开距离,出动时间大大超过75分钟,反而不要求高出动率。当然,这不是出动时间加倍就导致出动率减半那么简单,还有飞机数量的问题。兰德报告指出,在报告研究的所有情况下,持续出动率高于80架次/日并无必要。过度设计则就是浪费。

就兰德在报告中考虑的4个选项而言,CVN 8X的出动率与“福特”级相当,高于“尼米兹”级。虽然超过实际需要,但考虑到系统设计和制造都是现成的,重新设计反而要重新投资,达不到降低造价的目的;重启老式的蒸弹也有重开已经关闭的生产线的问题,都得不偿失,还是保留现在的过度设计最合理。


“福特”级是按照高出动率要求设计的,兰德认为过度设计了


CVN LX的出动率与“中途岛”级相当,但这是低估的,实际上可能接近“尼米兹”级,够用了。但减少一台电弹对可靠性要求较高,不能出问题。3台电弹只有2台可用的话,就要大大降低出动率。另外,28节的航速对于无风天的海上降落是够用的,但要是出现动力系统故障或者战损,就可能严重影响出击和回收能力。


出动率降低的另一个问题是出击的灵活性。在舰队防空任务吃紧的时候,可能所有战斗机都需要按照空战需要装弹和出击。任务出现变化时,需要紧急回收,改变装弹,再次出击。如果出动率低,需要的周期就会较长。中途岛之战时日本联合舰队就坏事在这上面。


CV LX和CV EX都只能搭载STOVL战斗机。STOVL在垂直降落时,需要低速进入、转入悬停,然后才能降落。整个过程比较长。CV LX和CV EX都是直通甲板,难以同时起飞和回收。这些因素都显著降低了CV LX和CV EX的出动率。好在CV LX和CV EX的造价和运作成本较低,有可能通过多造、成组部署来弥补出动率的问题。


与出动率相比,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搭载问题更加重要。CVN 8X和CVN LX都没有问题,但无法搭载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CV LX和CV EX不可能单独在高威胁环境行动。在有些情况下,陆基预警机可以提供支援,但这不是总能保证的。直升机预警机不仅机载雷达的性能受到限制,升限和留空时间的限制更大。至于电子战机,EA-18G是美国仅有的电子战机,美国空军已经没有专用的电子战机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共享和电子战吊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失,但不仅性能上要降级,有关技术也有待研发,更是偏离美国海军现有的训练和战术。

在后勤支援方面,海上补给是易受打击的时刻,大舰需要的时间更长。少量大舰的目标集中,小舰正好相反。另一方面,大舰本身的弹药舱、燃油舱也大,补给间隔长;核动力大舰不需要为舰用动力加油,补给作业时间可能反而短。大舰还有维修设施齐全、宽敞的优点,维修作业也较少受到海况影响。但这些因素对于未来航母的选择都比较次要。


航母在海上的补给是个麻烦事,大舰需要的时间长,不过间隔也长


“福特”级对生存力特别重视,不仅结构上的抗打击力特别加强,还有冗余系统和航行速度较高的优势。CVN 8X也一样。CVN LX的吨位减小,本身的抗打击能力就要损失一些,还缺乏冗余系统。比如说,反应堆只有一个,受到战损就非常被动。电弹的数量也减少了。

CVN LX和CV EX的结构抗打击能力与CVN8X 或者CVN LX 不能相提并论,生存力更加依赖舰载战斗机前出和本身机动的主动防御。但CV LX和CV EX的舰载战斗机数量较少,缺乏预警机和电子战机支援,舰载战斗机拦截敌人的反舰武器的效果不及CVN8X和CVN LX,必须更多地依赖占位、机动来补偿。在舰载机联队里,也必须留出相对更多的战斗机用作舰队防空。具体细节在兰德报告的保密版本里有详细分析,在公开版本只简单提了一下。

综合比较下来,作为基准的“福特”级在出动率方面过度设计了,综合能力(包括抗打击能力)达到极致。CVN 8X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远程、长航时任务进行优化,适当降低不必要的出动率,但继承“福特”级的其他优点。最大的好处是便于直接融合进现有舰队运作,所有操作规程、战术都不需要什么修改。




CVN LX与现有舰队运作理念基本相容,尤其是能搭载预警机和电子战机。出动率低于“福特”级和CVN8X,但根据历史经验,还是能够满足实战需要水平的。CVN LX的生存力不如“福特”级和CVN 8X,需要在战术上重新考虑风险规避问题。

单独使用的话,CV LX和CV EX只适宜在低威胁环境运作。由于缺乏自身搭载的预警机和电子战机,在高威胁环境里,CV LX和CV EX只能与传统超级航母或者陆基飞机配合运作。

CV LX和CV EX适合分散部署和增加前沿存在,这是有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CV LX只能补充传统超级航母,最多只能有限替代;CV EX基本上不可能替代传统超级航母,用数量换质量都不行。在运作上,CV LX和CV EX也与现有舰队运作理念相距甚远,需要全面重新考虑从战略、战术到训练、补给的全部方面。

不同选择的作战影响


兰德报告以“福特”级和“美国”级为基准,对4个选项的造价做了估算。“福特”级用已经成熟的三号舰CVN 80“企业”号作为基准。首舰“福特”号的造价包含了很多一次性工程研发和建造工装工艺方面的开支,不宜作为计算基准。

CVN 8X是“福特”级的简化型,造价和全寿命费用的降低主要来自减少一台电弹和取消RCOH,但中期大修和升级(EOH)还是需要的。全新研发不需要换燃料的反应堆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共享关键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技术风险和研发难度,最后估计需要5亿美元。这是一次性的,打入首舰造价,后续舰就没有这个费用了。

CVN 8X与“福特”级相似度很高,通过前三艘的建造,供应链和工艺流程已经理顺了,可望降低160万人-小时的工作量。按照100美元/小时的平均人工费用计算,可以节约1.6亿美元。但取消RCOH带来的节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显著。“尼米兹”级的经验表明,换燃料通常只占RCOH费用的11%。加起来,在首舰之后,CVN 8X比“企业”号可望降价9.2亿/艘,但考虑到只有40年使用寿命,实际收效并不明显。

不过继续使用两台“福特”级原装的A1B反应堆的话,那还是需要RCOH。来自工艺理顺和熟练增效的1.6亿美元还是存在,成本降低完全来自减少一台电弹,每艘只有1.6亿美元,还不如按照原设计继续建造,维持舰队的一致性。

CVN 8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CVN LX在吨位上相当于“福莱斯特”级。但“福莱斯特”级是50年代的设计,动力、弹药舱、升降机、电弹、飞行甲板、舰岛设计要统统推倒重来。CVN LX会利用已经在“福特”级上验证的系统和设计,但毕竟是全新设计的航母,免不了初始投资。

兰德与美国海军合作,估算出海军方面需要10亿美元用于基本设计,以确定舰体、飞行甲板、动力系统等。舰体建造工艺将需要2500万人-小时的设计工作量,动力安装需要2000万人-小时的设计工作量。这价值49亿美元的设计工作量需要尽快拨款,才能赶上建造周期。但即使马上拨款,也赶不上CVN 81的建造了。CVN 71“罗斯福”号计划在2034年退役,而CVN LX首舰最早也要在2040年代才能建成。但一次性工程设计完成后,后续舰的造价将显著降低,每艘达48.95亿美元,主要的节约来自吨位减小和减少一台反应堆。首舰造价总是有低估的可能,但所有主要系统都是现成的,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技术风险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控制造价,CVN LX没有考虑不换燃料的全新反应堆。如前所述,不换燃料只是把RCOH变成EOH,考虑到40年(而不是50年)使用寿命,综合效益并不显著。但全电推进免除了传统的大轴,也解放了动力系统的安排,带来可观的设计和安装上的便利,导致造价节约。

CVN L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CV LX将以“美国”级为基础。这是40000吨的两栖攻击舰,但为航空作业而优化,取消了坞舱。作为航母的话,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舰体在水线高度加宽8英尺,以增大机库和燃油舱。由于吨位小,常规动力,技术成熟,一次性工程设计的费用显著降低。CV LX不仅需要两艘才能提供一艘传统超级航母搭载的飞机数量,而且需要美国海军把大量现有F-35C的订单改为F-35B,打乱现有订购计划。可能还需要另外投资研发,以填补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空缺。还要考虑额外的舰用燃油消耗和相应的海上补给需求。要发挥分散部署的好处的话,还要分别配备护航舰队。这些投资都没有计入。



*“企业”号含RCOH,CV LX无RCOH

CV L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CV EX在功能上与现有的超级航母的差别太大,已经无法用几艘等效为一艘超级航母了,因此无法有意义地给出比“企业”号能节约多少,只能对造价进行估算。美国海军根本没有考虑过如何用小航母的问题,包括飞机、海上补给和支援、护航等,也难以可靠估算相应的投资。但就造价而言,CV EX的造价只有“企业”号(含RCOH)的1/7不到。

*“企业”号含RCOH,CV EX无RCOH

CV EX与“福特”级三号舰“企业”造价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单艘造价还不是特别有意义,从2023年看到2064年的全周期累计更有意义。这是以CVN LX的40年使用周期考虑的,2023年是CVN 81的订购/拨款时间。

按照美国海军30年造舰计划,在2035年前后,航母总数降低到10艘。继续建造 “福特”级是基线选项,基本造价(9艘,127.4亿/艘,已计入第4艘的熟练增效,以后不再降低)加RCOH(2艘,25年为期,55.6亿/艘)合计1257亿美元。换成CVN 8X的话,基本造价(9艘,125.8亿美元/艘)加EOH(3艘,20年为期,49.6亿/艘)加一次性设计研发(5.12亿美元)合计1279亿美元,甚至比继续建造“福特”级还高一点。也就是说,单价降低不足与弥补50年使用寿命降低到40年的负面影响。CVN LX的基本造价(9艘,94.2亿美元/艘,首舰103.6亿美元)加RCOH(2艘,25年为期,41.7亿美元/艘)加一次性设计研发(49亿美元)合计989.6亿美元,比全“福特”级方案降低267.4亿美元。

航母总数是国会立法规定的,美国海军要永久性降低到10艘航母的话,需要得到国会批准。如果国会坚持维持11艘,那“福特”级基本造价(10艘)加RCOH(依然2艘)增加到1385.2亿美元。CVN 8X(依然3艘EOH)则增加到1409.8亿美元,还是比全“福特”级方案更高。CVN LX(依然2艘RCOH)也增加到1073.8亿美元,比全“福特”级方案节约311.4亿美元。

用CV LX代替11艘“福特”级的话,需要22艘(单价42亿美元,首舰46.8亿美元),有4.64亿的一次性设计研发开支,但没有RCOH的开支,合计943亿美元。如果加入增加的护航舰队、补给船队和舰用燃油要求,全寿命费用未必低于CVN LX方案。


任何开支节约都要以满足任务要求为前提,“10万吨的外交”就是美国航母最大的任务


任何开支节约都要以满足任务要求为前提,否则节约是没有意义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将使用到至少2060年代中叶。不管4个选项中哪一个入选,都将与传统超级航母混合存在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即使CV LX都能发挥适当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航母逐步代替“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美国海军的航母力量构成最终会逐渐由新航母主导,到底用什么样的新航母就对美国海军的运作理念和实力有深远影响。

CVN 8X与“福特”级的性能相差很小,需要的训练和战术的变化最小,本身可以自如应对从高到低各种烈度的冲突,但也基本上没有降低造价的效果。事实上,继续批量建造“福特”级的规模经济效应可能更好。

CVN LX能搭载全功能舰载机联队,可算“袖珍超级航母”,依然相对容易整合,而降低造价的效果比较显著。但弹药舱和燃油舱较小,可能需要更频密的海上补给。更大的问题是抗打击能力降低,影响高烈度战争中的生存力。这是必须权衡决定的问题。

CV LX的运作理念相差较大,在高威胁环境下不宜单独部署,但与传统超级航母混合部署的话,依然可以发挥作用。问题是作为传统超级航母替代的话,到最终CV LX成为航母力量主体时,可能不堪担当重任。训练与战术也要显著变化,分散部署的话还需要额外的护航舰艇,需要另外研发适合CV LX的新型预警和电子战能力,这些额外投资都没有包括在上述估算内。

CV LX的另一个问题是航母设计、制造体系问题。超级航母的设计、制造一旦停止,要重新启动则是兹事体大,投资不菲。超级航母(不管是“福特”级、CVN 8X还是CVN LX)与CV LX平行建造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受到总数的限制,各自的建造间隔势必加长,造成单位建造成本的显著提高,战斗力的损失与造价的降低未必对称。

CV EX的战斗力有限。即使得到传统超级航母或者陆基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支援,由于搭载飞机数量和出动率有限,除了最低烈度的冲突,作用十分有限,实际上不可能替代任何超级航母。这一选项事实上被否决了。

但兰德报告并没有明确建议CVN 8X、CVN LX还是CV LX作为“福特”级的低成本替代,或者建议继续建造“福特”级。

美国海军在向国会呈交兰德报告的时候,特意指出,所有4个选项都与现有训练和战术不符合,需要不同程度的调整。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对航母的考虑是从最坏情况的高烈度战争出发的,任何降低战斗力的做法都要受到反对。国会方面也对兰德报告不满,因为国会是从最可能实际遇到的和平时代海外干预出发的。把航母定位于战争时代决定国运的维护生存工具还是和平时代的实力外交工具,这是一个问题。

全超级航母是按照最坏情况的战时设定考虑的;某种超级航母与中小型航母(CV LX或者CV EX)的“高低搭配”则是按照最可能的平时设定考虑的,而超级航母与中小型航母的比例又反应了偏重战时还是平时的判断。要是航母的等效总数达到30艘、50艘,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高低搭配。但只有10-11艘的话,只要有可能,美国海军很难选择任何形式的高低搭配。

当然这个“只要有可能”主要指的就是军费。在军费压力下,至少CVN LX方案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具有可观的降低造价效果,而作战能力下降不多,依然保持独立作战能力。代价是出动率只能达到门槛要求。更大的问题在于抗打击能力不如10万吨级的“福特”级。舰体本身的抗沉性受到吨位限制,舰载系统(尤其是动力)的冗余度不足的话,一旦出现战损,作战能力就可能急剧下降。

但这个“一旦出现战损”主要是针对高烈度对等对手才值得考虑的问题。换句话说,中国;在较小程度上,还有俄罗斯。伊朗、朝鲜这样的对手难以形成这样程度的威胁。美国海军未来航母的主要作战对象应该定位于中国,还是伊朗、朝鲜,这样的大战略问题超出了兰德报告的范围,至少不便公开表示倾向。或许正因为如此,兰德报告至少无法在公开版里提出明确的建议,这在兰德报告中是非常罕见的。


兰德报告并没有指明美国海军的未来航母发展方向,但中国航母的发展肯定会对美国海军的决定有影响


某种形式的“东风上舰”则是对美国航母发展方向的另一个有力影响


但放到最新的以大国对抗为基点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框架里,就不难看出,CVN LX可能只能满足最低要求,CVN8X缺乏意义,继续建造“福特”级才是最合理的选择。考虑到中国海军的迅猛发展和若隐若现的更新、更大的航母建造计划,再考虑到威力巨大的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继续建造“福特”级或许是美国海军的唯一选择。

美国海军对未来航母的考虑不一定对中国海军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有关思考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中国的“辽宁”号与“山东”号在吨位和战斗力上介于CVN LX和CV LX之间,未来还将建造更大、更强悍的航母。中国海军对航母定位没有什么可纠结的,航母是保家卫国的战争工具,设计基点只可能是高烈度战争。在很长时间里,中国航母将继续面临严峻的舰队防空作战环境,高出动率依然是必要的。长航时、远程打击的需求会有的,但在近期不会成为重点。中国航母的生存力也要求达到最高。只要有可能,中国版CVN LX都应该是过渡设计,以取得足够的经验。只有“福特”级这样的高出动率、高生存力设计才是中国海军的目标。考虑到中国的航母使用刚刚起步,这可能还是一个较远的目标,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